一線城市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 加強住房租賃市場監管
9月以來,從住建部到主要城市,房地產相關的整頓政策密集發布。總體來看,中央與地方對樓市的調控力度沒有放松。
先看房價,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8月一二三線城市新房環比漲幅均有所擴大,70個城市中有67個城市上漲。有分析稱,這說明房價上漲的勢頭又在增強。
再看政策,今年下半年,住建部等七部門在北京、上海等30個城市開展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重點打擊對象有炒房團伙、黑中介、違法違規房地產開發企業、虛假房地產廣告。
在上述背景下,多地近期出臺樓市調控相關政策并開展具體行動,以穩定房地產市場。
一線城市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
中新網記者梳理發現,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個一線城市都已開展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
9月19日,北京與上海雙雙發布關于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的通知,重點整治內容均包括投機炒房行為、房地產開發企業和經紀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等。
北京嚴查的具體內容包括此前引起關注的“***”、“商住房”、“隔斷房”、“大棚房”等,上海則在整治首付貸、違規提取公積金等行為之外,加強了對“限購、限外、限企”的審核。
值得注意的是,9月中旬,北京還發布了公積金新政,對公積金貸款認房又認貸,并且把貸款額度與繳存年限掛鉤。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認為,這一政策總體是為了落實“房住不炒”的目標,在保障居民住房需求的同時,積極引導合理住房消費,鼓勵階梯式購房,打擊房產投機。
廣州與深圳也有所行動。9月18日,廣州提出,加強房地產中介行業治理,把掃黑除惡專項行動與日常市場巡查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大對中介機構的巡查。
深圳在8月15日發文,嚴打中介機構以威脅恐嚇等暴力手段驅逐承租人、惡意克扣保證金和預訂金,以及“茶水費”“陰陽合同”等22條樓市亂象。
多地發布違規房企和中介名單
樓市調控持續深化,9月以來,一些二三線城市也發布了相關政策。
例如,陜西西安禁止房地產開發企業將商品房銷售與學區、學校相關聯,進一步規范房屋銷售秩序;河北省廊坊市出臺多項舉措,規范存量房交易行為,以遏制“陰陽合同”和“高評高貸”;湖南省郴州市對全市房地產市場的住房及用地供應、住房建設、住房價格、住房銷售、輿論導向等作出了相關規定。
除了樓市新政,多地還曝光了違法違規的房企和中介名單。
繼住建部7月底公布第一批各地查處的違法違規房地產開發企業和中介機構名單之后,9月14日,住建部又公布了第二批相關名單。
此外,浙江、湖北、福建等相繼公開曝光違法違規房企和中介名單,一些房企和中介的違法違規行為涉及捆綁銷售、“黑中介”、捂盤惜售、未批先售、違規交付、違規使用預售款、虛假宣傳等。
南寧、成都、西安、蕪湖等城市也都通報了房產企業或中介機構的違規行為。
加強住房租賃市場監管
隨著租購并舉政策的實施,住房租賃市場得以迅速擴大。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 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總結推廣住房租賃試點經驗,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加快推進住房租賃立法,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
不過,租賃市場在發展中也出現了房租快速上漲、個別長租公寓污染物超標等問題,對住房租賃市場的監管不可或缺。
9月下旬,廣州住房租賃行業發布《倡議書》,呼吁住房租賃企業、房地產中介機構不以明顯高于市場租金價格水平搶占房源,哄抬租房價格;還倡議住房租賃企業要保證承租人的居住健康,消防、環保、設備等安全達標,為承租人提供健康安全的居住環境。
溫州出臺房屋出租新政,規定了每個居室的最低人均使用面積,明確非居住空間不得出租供人員居住。
無論是“售”還是“租”,樓市調控力度都沒有放松。關于下半年的樓市政策,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預計,升級的調控內容將不斷出現,而從住建部等多部門開始的政策監管將是下半年市場的主要特征,在政策的推動下,市場將趨于平穩。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房價反彈是引起調控加碼的重要因素。但是,從大趨勢上調控的收緊并非意味著完全沒有放松,比如年底時,不排除一些城市會推出較為寬松的銀行貸款條件。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基因檢測市場擴容 桐樹基因聚焦優勢創新資源推動產品擴圈
- 重慶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IP 消費熱點不斷涌現
- 從智能制造到智能睡眠,誼瑞重塑“易睡體驗”
- 拉美電商巨頭Mercadolibre宣布收購加密交易平臺Paxos及Mercado Bitcoin
- 以太坊基金會宣布將“ETH 2.0”更名為“共識層”
- 南京二手房市場話題不斷 賣家降價來試探市場風向
- 新一代輕量化方艙醫院項目啟動
- 十年醫改路 三明再出發
- 醫療美容機構規范運營指南發布
- 天津開辟送藥綠色通道 送藥到家近3000單
- “高速上違停趕報表”警示了誰?
- 離職文書的“坑”不能僅由勞動者填平
- 疫情得到控制,防疫仍不可松勁
- 非學科類培訓班寒假惡意漲價需綜合施治
- 北京:買四類藥品實施新政 市場監管進店查落實
- 北京:保證春節群眾需求不脫銷、不斷檔
- 豐臺今天開展第二輪全員核酸篩查
- 助力元宇宙基建 Meta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
- 采購進口冷鏈食品需要做好個人防護
- 蘋果拒不開放支付渠道 荷蘭反壟斷機構:罰到它遵守規定為止
- 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可控
- 需求遠超國內產量 印度對進口食用油的依賴料仍將持續數年
- 蔚來斥資5000萬元成立保險經紀公司 未來新能源車險或有變局
- 當心!玩雪引發的婦科危機
- 研究機構警告稱:美聯儲加息將加劇全球債務危機
- 旭輝控股集團公告稱已清償2022年到期的5.5%優先票據
- 普通癥狀還是心梗預警?一眼識破
- 揭穿AI相面騙局 警惕迷信的高科技偽裝
- 蕪湖釋放創新“N次方”效應 數字賦能驅動產業升級
- 去年快遞服務全程時限水平有較大提升 干線運輸時限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