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了級 就業質量提
近年來,四川廣元昭化區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引導勞動者提質就業:深加工企業取代小作坊,優化生產工藝,產能和用工需求都大幅提高;圍繞現代服務、特色制造、精細加工等行業舉辦培訓班,精準對接企業用工需求;拓展產業鏈,使農產品深加工、物流、電商等成為新的就業增長點。
相距100多米遠,濃郁的大豆香味已經迎面撲來。60萬噸油脂加工項目車間內,30多名工人正熟練操作著各類設備。來自四川廣元市昭化區的張學民,就在其中。
張學民告別了在外漂泊的日子,成了家鄉新開辦的中紡糧油工廠的操作員。“以前就算學了精細加工操作,也只能去外地務工。現在有了新廠子,在家門口就能用上咱學的技術!”
近年來,昭化區以產業升級帶動就業、增收,越來越多像張學民這樣的技術工人,踏上了回家鄉就業的路。
升級老工藝
技術工人家門口有了用武之地
“別小看這條生產線,年產值能有15億元。”昭化區中紡項目負責人鄒德威介紹,這條油菜籽、大豆深加工生產線不但能實現近千萬元的年稅收,而且能解決近400名技術熟練工的就近就業。等到明年二期項目建成,總共能吸引上千人就業。
解決產業短板,拓寬就業出路。在昭化區,獼猴桃、綠色蔬菜、淡水魚等農業有機產品遠近聞名。然而,曾長期存在的農產品初加工格局,限制了產業升級發展,帶動就業的效果也很有限。
“家庭小作坊榨油,不需要啥技能就能干,報酬也低。”來自白果鄉的鄧青林回憶,多年前,當地的農產品加工業大多屬于低投入、低技術和低用工的“三低”產業,原料消化能力有限,產品附加值不高,用工需求也不大。稍有一技之長的人,大多遠走他鄉另謀工作。
如今,眼看家鄉產業升級換代,鄧青林帶著10多名在外務工過的同鄉加入了昭化區一家食品深加工企業。“我在外地同類企業做過冷庫管理員,食品冷鏈方面很在行。”4000多元的月薪雖然比外地稍低,但他依然很知足,“還有大學生同鄉到咱們廠里做技術員。只要有本領,都想趕上家門口的這輪‘就業潮’。”
產業在升級,就業更精細。“以前,整個企業就60多人,只分生產、銷售兩個部門。”昭化一家制造企業負責人說,該企業在加裝節能設備、升級生產工藝后,不僅從高能耗、高污染轉變為環??萍夹推髽I,而且產品附加值提高了30%以上,產能和用工需求都大幅提高。目前,已設置綜合管理部、生產技術部、質檢部等部門,用工量擴大到了200多人。
由粗放向精細化轉變,由初級向中高級提升,產業升級為企業帶來更高效益的同時,帶動就業、增收的效果也開始凸顯。去年以來,昭化區借助產業帶動,使農產品加工率達60%以上,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929元,增長9.9%。
舉辦培訓班
培育現代服務、特色制造、精細加工行業技能
近日,文村鄉舉辦電焊工就業培訓班,來自全鄉的60余位貧困戶參加了培訓。
“免費學,還能拿資格證書,這樣的好事上哪兒找?”參加培訓班的余明釗說,“培訓之后,得通過用工單位的試用,才能就業,必須要好好學。”他表示,一定要珍惜就業培訓的機會,掌握一技之長。
為滿足產業升級帶來的大量用工需求,近年來,昭化區組建就業培訓中心,圍繞現代服務、特色制造、精細加工等行業開展技能培訓。同時,建立企業崗位空缺上報制度,準確掌握企業用工需求,并委托昭化職中、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機構為務工人員量身定制培訓課程。
“去年,我們區向外轉移勞動力10.8萬人次,勞務收入達18.3億元。”昭化區人社局局長陳宗介紹,勞動力轉移數量,恰好說明了巨大的就業需求。提供高質量的就業培訓,才能實現充分就業、有效就業。
“以前一邊打工一邊學學來的‘半吊子’技術,現在行不通了。”報名參加機械維修培訓的李富杰說,“土辦法”早晚要失靈,于是他決定“回爐再造”。
為了不讓就業培訓流于形式,昭化區展開脫貧技能培訓,重點組織貧困戶實行“三包兩免”的培訓模式,即包培訓、包鑒定、包就業、免學費、免食宿,并簽訂就業雙選協議,確保培訓即就業。同時,采取“定向、定崗、定企”精準對接培訓,按企業用工要求和勞動者上崗需求精準開展培訓,在人數、技能、時間上與企業契合。
拓展產業鏈
農產品深加工、物流、電商成就業增長點
一輛輛卡車拉著豆粕,從中紡糧油的廠區駛出,并未駛遠,便來到另一處飼料生產的廠區。
“食品加工留下的殘渣,可是制作飼料的上等原料。”昭化區工業園區管委會一位負責人說,利用產業優勢發展全產業鏈,才能最大程度降低生產成本、促進就業增加。以農產品深加工為例,該區以此為中心,已經建立起飼料生產、畜牧養殖與研究、電商服務等上下游產業鏈條。去年,該區涉農產品電商銷售額達1216.8萬元,同比增長8倍,被商務部確認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實施縣區。
“春節回家,才發現,原來我們本地物流業也這么厲害!”曾在外地從事倉儲物流的劉智飛,如今已返回昭化創業。他創辦的農副產品配送企業,解決了上百人的就業。
預計到明年上半年,昭化區的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將同比增長30%以上,并將形成區、鄉、村統一配送體系。截至目前,昭化區今年已累計培訓電商就業人才2000多人次。
“這個夏天掙得多。”來自朝陽鄉的村民宋津鵬,在盛夏打了兩份工:在當地社會化服務超市的組織下,他先后到兩家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原料基地幫忙做初加工,總共收入近萬元。
在原料供應環節,昭化區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當地的社會化服務超市,組織臨時用工,成為別具特色的“臨時就業”,不僅解決了企業的臨時用工荒,更有效促進了脫貧、增收進程。目前,昭化區共有17家社會化超市,每年為全區企業解決的用工需求超過兩萬多人次。
產業升級,帶來的是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崛起,及就業結構的優化。“目前,我們70多名正式員工中,研發和技術人員已經占了四成以上。”昭化區某生物公司負責人張童表示,近年來生物技術越來越多地用于當地工業生產。龐大的市場需求,刺激著該公司不斷加快研發進度。“我們招聘的對象,一般都要有相當程度的學歷。”張童說,隨著公司研發力量的擴大,目前不僅有本地的大學生返鄉、入職,更吸引到許多外省人才。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基因檢測市場擴容 桐樹基因聚焦優勢創新資源推動產品擴圈
- 重慶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IP 消費熱點不斷涌現
- 從智能制造到智能睡眠,誼瑞重塑“易睡體驗”
- 拉美電商巨頭Mercadolibre宣布收購加密交易平臺Paxos及Mercado Bitcoin
- 以太坊基金會宣布將“ETH 2.0”更名為“共識層”
- 南京二手房市場話題不斷 賣家降價來試探市場風向
- 新一代輕量化方艙醫院項目啟動
- 十年醫改路 三明再出發
- 醫療美容機構規范運營指南發布
- 天津開辟送藥綠色通道 送藥到家近3000單
- “高速上違停趕報表”警示了誰?
- 離職文書的“坑”不能僅由勞動者填平
- 疫情得到控制,防疫仍不可松勁
- 非學科類培訓班寒假惡意漲價需綜合施治
- 北京:買四類藥品實施新政 市場監管進店查落實
- 北京:保證春節群眾需求不脫銷、不斷檔
- 豐臺今天開展第二輪全員核酸篩查
- 助力元宇宙基建 Meta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
- 采購進口冷鏈食品需要做好個人防護
- 蘋果拒不開放支付渠道 荷蘭反壟斷機構:罰到它遵守規定為止
- 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可控
- 需求遠超國內產量 印度對進口食用油的依賴料仍將持續數年
- 蔚來斥資5000萬元成立保險經紀公司 未來新能源車險或有變局
- 當心!玩雪引發的婦科危機
- 研究機構警告稱:美聯儲加息將加劇全球債務危機
- 旭輝控股集團公告稱已清償2022年到期的5.5%優先票據
- 普通癥狀還是心梗預警?一眼識破
- 揭穿AI相面騙局 警惕迷信的高科技偽裝
- 蕪湖釋放創新“N次方”效應 數字賦能驅動產業升級
- 去年快遞服務全程時限水平有較大提升 干線運輸時限縮短